钢轨下的地基是命根子
干了这么多年铁路工程,我总觉得啊,这铺铁轨就像是给人盖房子,地基不稳,啥都白搭。外人看着咱们热火朝天地架桥铺轨,壮观!可他们不知道,真正费工夫、见真章的,全在看不见的地方。那片土地,你得先把它“驯服”了。来的头一桩事就是处理地基,遇上软土、淤泥,那可真是头疼。光靠压路机吭哧吭哧地来回碾可不行,那叫傻干。我们得换填,把软泥挖走,填上砂砾石,一层层地铺,一层层地压,用强夯机咣咣地砸,直到它密实得能扛住几百吨的大家伙跑来跑去。这活儿急不得,你得有耐心,一遍遍做检测,沉降系数、压实度,差一丝一毫都不行。现在技术是先进了,有啥动力触探、静力载荷测试,但老师傅的手和经验还是离不开,脚踩上去,感觉那股“瓷实”劲儿,心里才有底。
毫米级的精度,千钧重的安全
铁轨铺上去,那讲究就更多了。两根钢轨接缝的地方,那缝隙是有说法的,不能大也不能小。热胀冷缩是铁的脾气,你得顺着它来,留的缝隙就是给它伸缩的空间。这全靠老师傅的眼力和手感,现在虽说有精测网、全站仪,但最后那点微调,还得是人来。拧螺栓也不是使蛮力,扭矩扳手咔哒一声,力道就到了,既不能松,也不能把它拧“死”了。每一个扣件,每一颗螺丝,都连着安全,一列火车那么重,跑得那么快,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我们这行当,讲究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铁疙瘩也得拿出绣花的细心来对待。
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
平原上好说,遇山开山,遇水架桥,这才是真本事。打隧道,最怕的就是遇上复杂的地质,岩层破碎、渗水,那真是步步惊心。盾构机在前面啃着石头,我们在后面就得步步为营,支护得牢牢的,时刻盯着监测数据,一点不敢马虎。架桥更是,那些桥墩子,得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稳当。现在都是预制梁,几百吨一片,用那个架桥机小心翼翼地提起来,放下去,那场面,看着都提气!每一次精准落位,心里那份成就感,别提多带劲了。这就是在给大地划上一道又一道漂亮的线,把天堑变成通途。
干这行苦是苦,风里来雨里去,但看着列车平平稳稳、呼啸而过,载着南来北往的人,运着关系国计民生的货,心里头就特别踏实。我们流的每一滴汗,都在这钢铁巨龙的身躯里藏着呢。
经验之谈
想了解更多实用技巧?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