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能视界网

收购建筑公司技术方案的比较

买建筑公司就像挑西瓜:光看皮相可不行

老王蹲在工地集装箱改的临时办公室里,边嘬着烟屁股边跟我说:”又有个老板来问收购的事,开口就问年营业额多少,跟菜市场问西瓜甜不甜一个样。”这话糙理不糙,收购建筑公司这事儿,得先学会掀开表皮看瓤。

第一步先摸清底裤:查资质别光看复印件

见过太多人捧着资质证书当圣旨,其实建设局的官网查询页面才是照妖镜。重点看三点:资质有效期是不是快到了,有没有挂靠的黑历史,安全生产许可证是不是自己考的。有次帮朋友把关,发现那家公司资质倒是真的,但上个月刚被扣了15分信用分,这种雷踩下去,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可能就得停摆。

工地转转比看报表管用

账本上的数字能化妆,但工地上的锈迹藏不住。建议突击检查三个地方:材料堆场看钢筋有没有长蘑菇,设备区看挖掘机是不是拼凑的” Frankenstein”,工人宿舍看厕所干不干净。有家被收购的公司报表上写着20台全新泵车,实际去停车场数数,12台的铭牌都被酸雨腐蚀得看不清出厂日期了。

合同里的猫腻藏在第8页第3小项

建筑公司最要命的是隐形债务,重点盯三处:1)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有没有窟窿 2)设备融资租赁合同有没有”魔鬼条款” 3)项目质保金被甲方卡着多少。见过最绝的是有家公司被收购半年后,突然冒出个分包商拿着五年前的结算单来要钱,原来老合同里藏着”按进度付款80%”后面跟着行小字”剩余20%待竣工验收三年后支付”。

人员去留比资产评估更难

工地上戴白帽子的未必都是诸葛亮,关键看三类人:1)真正懂图纸的施工员 2)能和包工头用方言对骂的项目经理 3)在质监站能刷脸的资料员。收购前最好请核心团队吃顿烧烤,两瓶啤酒下肚听到的真话比尽职调查报告实在。有家市政公司被收购后,新东家把老预算科长调去管后勤,结果三个月内投标报价连续失误三次。

现金流要像检查脚手架一样抠细节

建筑行业的钱是踩着钢丝流动的,重点看三个水位线:1)应收账里政府项目的占比 2)进度款申请流程快不快 3)供应商结算周期。有家装企看起来现金流健康,细查才发现他们永远在接需要垫资的EPC项目,就像不断借新债还旧债的杂技演员。

最后送个避坑口诀

资质要查官网别信复印件,工地要突击检查别打招呼,合同要带着老花镜看小字,人员要喝酒摸底别光看简历,现金流要顺着链条摸别只看余额。记住啊,买建筑公司不是买设备买资质,是买它接下来三年还能站着挣钱的本事。就像我们工地上常说的:看着光鲜的钢结构,可能焊缝里全是虚焊。

关于工程行业的更多信息

如需了解资质加盟、资质转让、资质代办、人才合作等业务,欢迎交流探讨,我们将提供专业解答。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