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审核不是走过场,得拿出绣花功夫
干工程这行当的都知道,结算审核是最后一道闸门,闸门松一松,银子哗啦啦往外流。有些年轻人觉得审核就是翻翻单据对对数字,那可真是把活干浅了。老张我干了二十多年造价,经手的结算资料堆起来比人还高,这里头的门道可深着呢。
结算单上的数字不是冷冰冰的符号,每个小数点后面都牵着真金白银。记得有回审某厂房项目,施工单位报的混凝土用量比设计量多出15%,乍看合情合理毕竟施工损耗嘛。可拿着图纸蹲现场实测,发现梁柱截面尺寸偷偷放大了两公分,模板支设时多灌的混凝土全算进结算里。这种”合理超量”的把戏,没点眼力劲儿根本看不穿。
抠细节要像老中医把脉
审核工程结算得学会”望闻问切”。望是看资料齐不齐全,闻是嗅得出数据里的猫腻,问要追着施工单位打破砂锅,切就得找准要害下刀子。签证变更单最容易被钻空子,有些项目光是设计变更就能摞成半人高。
前年审某商业综合体,施工单位拿着业主签字的设计变更单来要钱,翻到附件才发现他们把地下室防水材料悄悄从SBS改成了聚氨酯。单子确实签了,可变更原因写着”材料升级”,价格却按进口品牌报。后来拉着监理去仓库查进场记录,发现用的根本是国产普通材料。这种移花接木的招数,不把资料前后串起来看根本发现不了。
别让定额变成糊涂账
现在有些年轻审核员,打开软件套完定额就觉得完事了。定额是死的人是活的,同样的砌筑工程,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工效能差出两成去。审某学校项目,施工单位把二次结构的砌体全部按单项定额计取,可实际施工明明是流水作业,塔吊都没拆呢。
最要命的是材料调差,碰上钢材价格波动大的年头,有些单位能把三个月前的进货单反复用。上个月就逮着个精明的,同一批钢筋的出厂合格证日期居然跨越了半年。后来让他们提供银行付款凭证才露馅,原来早把低价时期囤的货按高价结算期来算。这种时候就得搬出施工日志对日期,哪天进的场,哪天用的料,白纸黑字记着呢。
干咱们这行讲究个”审得准、算得精”,结算审核不是和施工单位打擂台,是把该给的给足,不该付的一分都不能放。那些觉得审核就是挑刺的人,怕是还没摸到造价行业的门道。记住喽,好的审核员既要守住底线,也得让人心服口服,这才是真本事。
经验之谈
想了解更多实用技巧?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