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能视界网

实用技巧: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转让的质量控制

为什么有人想转让二级资质?背后的门道你得懂

老王前两天找我喝酒,愁眉苦脸地说他那家建筑公司接了个大项目,结果发现资质等级不够,现在急着要搞个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我问他为啥不自己申请,他直摇头说等不起审批流程太长,人员社保、业绩材料一堆麻烦事。其实像老王这种情况不少,很多老板都卡在资质这道坎上。咱们就聊聊二级资质转让这事儿,把里头的门道掰扯清楚。

直接买带资质的空壳公司:快但风险高

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收购一家带资质的公司。市场上专门有人注册公司、申请资质然后转手卖,这种”壳公司”价格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优点是快,工商变更完就能用。但坑也多:首先得查清楚这公司有没有隐形债务,我见过有人买完公司才发现前老板欠了农民工工资没结;其次要看资质维护情况,有些公司长期不接工程,资质可能已经被动态核查盯上了;最重要的是人员问题,资质标准要求的技术负责人、建造师等关键岗位人员必须跟着过户,否则年检肯定出问题。

股权收购实操:把风险锁在抽屉里

比买空壳更稳妥的是收购正常经营的建筑公司股权。重点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做尽职调查要细,特别是查近三年的工程台账、纳税记录和劳动合同;二是签协议时必须把债务隔离条款写清楚,比如”收购前债务由原股东承担”;三是人员过渡要平稳,核心岗位至少留用半年。帮朋友处理过一单,发现目标公司有挂证现象,最后我们要求原股东把八个建造师的社保续满半年才敢接手。这种操作周期长点,但能把风险控制在可见范围内。

资质分立:适合集团内部调整

如果是集团公司需要资质重组,可以考虑资质分立。就是把母公司资质分立到子公司,或者兄弟公司之间调配。这个方法好处是人员、业绩都是现成的,不用重新配置。但要注意两点:分立后的公司必须符合资质标准,比如净资产要达标;分立过程需要主管部门审批,要提前准备好全套材料。某次帮某国企操作分立,光是整理各项目部的竣工资料就花了两个月,所以急用的项目不建议走这条路。

联合体投标:临时救急的权宜之计

实在来不及办转让,可以找有资质的公司组成联合体投标。这种方式严格说不算转让,但能解决眼前问题。关键是要选靠谱的合作伙伴,最好提前签好合作协议,明确管理费比例和责权划分。有个开发商项目,三家单位组成联合体中标,结果其中一家中途资金链断裂,差点拖垮整个项目。所以联合体就像临时搭伙过日子,能不用尽量别用。

给准备接手资质的同行提个醒

最后唠叨几句干货:第一,现在资质审批越来越严,转让价格水涨船高,别图便宜;第二,一定要到住建部门查资质状态,重点看有没有被列入异常名录;第三,人员证书、社保、业绩这三样必须配套转让,少一样都是定时炸弹;第四,合同别找模板随便改,必须让专业律师把关。记住,好的资质转让就像二手房交易,看着光鲜没用,得把管线走向都摸清楚才敢下手。

其实吧,资质说到底就是个入场券。真有本事的公司,该升级就升级,该增项就增项。但市场不等人,有时候该走捷径也得走,只要把风险控制住就行。下次谁再问资质转让的事,把这篇文章转给他看,能少踩不少坑。

关于工程行业的更多信息

如需了解资质加盟、资质转让、资质代办、人才合作等业务,欢迎交流探讨,我们将提供专业解答。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