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这事儿,真不是掏钱包那么简单
老张蹲在工地门口抽烟,手指头被水泥渣磨得发黑。他手底下的小王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腿折了。医药费像流水似的往外淌,保险赔的那点钱连零头都不够。包工头老张把银行卡余额翻来覆去数了三遍存款还没小王半个月的住院费多。这场景在建筑行当里太常见了,铁锹一抡是力气活,算账本儿一摊就成了数学难题。
有人出馊主意:”跑路呗!”可老张的工程队接的都是乡里乡亲的活儿,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再说小王跟着他干了五年,家里俩娃还指望着他养。法律条文冷冰冰地摆在那儿:工伤赔偿跑不掉,可现实里包工头的钱包比法律条文薄多了。这时候才想起来该买足额保险?晚啦!工地上临时喊来的搬运工,连劳动合同都是口头签的。
钱不够的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
隔壁工地李老板也遇上这事儿,他倒是没跑路,带着水果篮去医院陪护了半个月。伤者家属看他天天端尿盆擦身子,火气消了大半。最后商量着分期付款,工程款一到账就先划拉赔偿金。现在俩人还合伙接项目呢,李老板逢人就念叨:”赔钱要赔出人情味儿。”
懂行的包工头会在开工前留一手。王姐的工程队专门设了个”应急基金”,每个项目抽2%存着,十几年攒下来够垫付三五回意外。还有更聪明的法子拉着几个相熟的包工头搞互助联盟,谁家出事大家凑份子,比银行贷款快多了。这些土办法比法律讲座管用,工友们传得飞快。
预防针比后悔药便宜一万倍
工地上的安全帽不是摆设,可总有人嫌闷热不肯戴。老周现在见人就发印着安全标语的冰袖,既防晒又天天提醒风险。他算过账:买顶级安全绳的花销,还不够赔半条胳膊。早晨开工前十分钟的安全会雷打不动,新来的小伙儿笑他啰嗦,直到亲眼看见钢筋擦着安全网砸下来。
那些总说”没闲钱搞安全”的包工头该去急诊室转转。看看墙上贴的医疗价目表,最便宜的那档都够买两百个防坠器。有经验的老师傅带徒弟先教保命招数:”看见混凝土泵车离远点,搅拌机转着别伸手,高空作业系双扣..”这些唠叨能省下六位数的赔偿金。
建筑行当里有句糙理:宁愿把钱花在安全绳上,也别塞给医院收银台。真到要赔钱的那天,掏空积蓄是下策,提前织好安全网才是真本事。毕竟谁也不想看见,工友躺在病床上,自己蹲在法院门口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