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想接手一家工程资质转让公司,结果发现对方还有未结诉讼,整个人都懵了这就像买二手房突然听说前房东欠了一屁股债,房子可能被查封,你说闹心不闹心?别急,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怎么破。
未结诉讼到底有多麻烦?
想象一下,你兴冲冲接手了公司,结果没过多久法院传票来了,要求公司赔偿一笔巨款。这时候你才反应过来:原来转让前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干净!未结诉讼就像个定时炸弹,轻则影响公司信用,重则直接让你掏腰包填坑。
有些卖家会拍胸脯保证“小问题,马上解决”,但千万别天真。诉讼周期可能拖上好几年,万一败诉,赔偿金、违约金全得算到你头上。更糟的是,如果涉及资质吊销风险,你这笔买卖可就血本无归了。
三步拆解这颗“雷”
查个底朝天
别光听卖家忽悠,自己动手查!中国裁判文书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都是免费工具,输入公司名称就能看到有没有涉案记录。如果发现诉讼,一定要搞清楚具体内容:是劳务纠纷?合同违约?还是安全事故?不同风险等级差别大了去了。
谈判桌上见真章
查到问题别慌,直接和卖家摊牌。靠谱的做法是要求对方在转让前结案,或者约定“分期付款”留一部分尾款等诉讼彻底解决再支付。白纸黑字写进合同里,别信口头承诺。有个朋友就吃过亏,卖家说“下周就撤诉”,结果半年后法院强制执行,他只能自认倒霉。
备好Plan B
万一诉讼涉及核心资质(比如重大安全事故导致资质可能被降级),建议直接放弃。市场上待转让的资质不少,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见过有人贪便宜接手“带病”资质,结果第二年复审没通过,几百万打水漂,肠子都悔青了。
律师朋友悄悄告诉我的事
专门处理工程纠纷的律师老张说过一个案例:某公司转让时隐瞒了未结诉讼,买家接手后被迫承担了300多万赔偿。后来虽然起诉前股东追偿,但对方早就转移财产,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他的原话是:“买资质就像相亲,对方黑历史不查清楚,婚后全是泪。”
特别提醒:如果诉讼涉及工程质量问题(比如豆腐渣工程被业主集体起诉),这种资质哪怕白送也别要。行业里口碑坏了,后续投标基本没戏,搞不好还要背锅上黑名单。
说到底,遇到带诉讼的资质转让,关键就十二个字:查清楚、谈明白、留后路、别侥幸。生意场上,有时候“错过”比“错买”幸运多了。
还想知道更多?
随时留言讨论,我们一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