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里的文字游戏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老王接了个厂房装修的活儿,和甲方公司签合同时光顾着看工程款数字,结果完工后对方指着合同某条小字说”验收标准以我方技术部要求为准”,硬是扣了他三成尾款。这种故事在工程圈里简直像每天重复播放的老电影你以为白纸黑字写清楚了,其实甲方早就埋好了地雷。
工程承包合同最擅长玩”解释权归我方所有”的把戏。比如”按图纸施工”四个字,听起来简单吧?可图纸版本更新了算谁的?现场尺寸和图纸对不上怎么办?更别提那些藏在附件里的技术规范,可能连专业律师都得查半天资料才能搞懂。有位包工头朋友就吃过亏,合同里写用”国标材料”,结果甲方拿来一本企业内控标准,厚度堪比字典。
别让付款条款变成你的噩梦
张姐的装饰公司最近差点被拖垮,因为她接的酒店项目合同写着”工程进度款按甲方验收进度支付”。听起来合理对吧?可甲方把验收会从每月一次改成每季度一次,现金流直接断裂。工程承包最怕的不是干活累,是钱卡在半路材料商催款、工人要工资,你总不能拿合同去银行抵债。
有些公司特别爱在付款条件上做文章。”验收合格后30个工作日内支付”这种条款,足够让急性子老板们抓狂。更狡猾的还会写”自收到发票起计算付款周期”,可没人告诉你他们财务部只每月25号集中处理付款。有位做市政工程的哥们更惨,合同里”最终付款需审计结算后支付”,结果审计拖了两年还没结束。
违约责任可能让你赔掉裤衩
李师傅团队欢天喜地签了个500万的钢结构工程,直到甲方律师函发过来才注意到合同里那句”每逾期一天按合同总额1%罚款”。当时觉得反正能按时完工没在意,结果遇上雨季耽误了半个月,算下来要赔200多万,直接把两年利润搭进去。
现在有些企业合同里的违约金条款狠得像高利贷,工期延误罚款还算常规操作,更可怕的是那些”工程质量不达标需承担甲方所有间接损失”的霸王条款。听说过最夸张的是某个园区建设项目,承包商因为卫生间地砖空鼓率超标2%,被索赔整个园区延迟开业损失的案例。签合同时光盯着赚钱的数字,往往没注意赔钱的条款可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