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能视界网

关于市政公用工程,我有话要说

老张我干市政公用工程这行三十多年了,天天就跟路啊、桥啊、水管电线打交道。街坊邻居见了总爱问,你们这挖了填、填了挖的,到底图个啥?咱就唠点实在的,说说这些藏在咱们脚底下的大学问。别看这些工程灰头土脸的,咱们喝的每一口干净水、走的每一条平坦路、晚上照亮归家路的那盏灯,可都指着它们呢。

埋在地下的“城市血管”才是真核心

好多人都盯着地面上的高楼大桥看,觉得那才叫大工程。要我说,地底下的管网才是城市的命根子。这就好比一个人,光西装革履不行,得血脉通畅才能健康。我年轻那会儿跟着师傅学铺排水管,师傅第一句话就是:管道铺得好,城市没烦恼。

现在城里为什么一下大雨就“看海”?多半是地下管网跟不上趟了。老的排水管细得像肠梗阻,新的小区又像打了鸡血一样冒出来,雨水污水全往一块挤,能不堵吗?我们现在铺管网都得想着二三十年以后的事,管径要预留大一点,接口要做得严实点。别看这些工夫花在地下没人看见,等到暴雨天,别人家门口划船你家门口干爽,就知道好处了。

还有自来水管网,我见过太多马路开膛破肚的惨状。供水公司来挖一次,通信公司又来刨一回,好好的路面成了百家衣。现在聪明了,大家都商量着来,一次性把管道廊道做好,各种管线各就各位,谁要检修都方便。这就叫“地下城市”的智慧。

马路牙子里的技术含量超乎想象

不少人觉得铺路就是倒点沥青压压实,哪有那么轻巧?我敢说一条路铺得好不好,十年后见分晓。同样一条路,有的没过两年就坑坑洼洼,有的十年过去还是平平整整,这里头的门道都在基础层。

见过路边施工的都知道,挖开来一层一层的像千层饼。土基要压实,垫层要选好材料,水泥稳定层要配比得当,最后才是面上的沥青。每一层都得用心,有一层偷工减料,路面早晚要出问题。现在都讲究“海绵城市”,路面要会呼吸会喝水,透水沥青、透水砖都安排上,雨水直接渗进地下,既减轻排水压力又补充地下水。

路缘石也不是摆着好看的,它的高度、坡度都算过账的。太高了雨水流不进排水口,太低了起不到分隔作用。马路上的每一个弧度、每一个坡度,都是老师傅们拿着水平仪一点点放出来的。这些细节做好了,开车的人感觉不到,做不好就能觉出颠簸别扭。

市政工程要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

我们这行有个特点,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立马挨骂。为什么?因为天天在老百姓眼皮底下干活,谁都能来说两句。挖路影响出行了,噪音大了,扬尘多了,都是问题。所以说搞市政工程,不光要技术过硬,还得会和人打交道。

以前我们干活就是埋头苦干,围挡一拉谁也不理。现在不行咯,开工前得跟社区打招呼,贴公示告诉大伙儿要干多久、怎么干。施工时间得琢磨,主干道车流量大,得趁着半夜车少的时候突击干。居民区旁边干活,早上不能太早,晚上不能太晚,中午还得留出午休时间。

最怕的就是“拉链路”,埋燃气挖开,通宽带又刨开。现在我们都学聪明了,建立统一的地下管网数据库,各家单位的管线信息都共享,统筹施工计划。一次开挖,多家共用,省事省力还少扰民。这就是进步啊。

市政公用工程就是这样,做成了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个人都离不开。咱们老师傅常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路平不平、灯亮不亮、水通不通,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把这些基础活儿做扎实了,城市才能稳稳当当地往前走。下次您看见我们这群穿反光背心的人又在围挡里忙活,多担待着点,我们正在给咱们的城市缝缝补补呢。

滚动至顶部